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彰显中国体育新高度
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12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9月27日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各省市代表队的竞技风采,更涌现出一批令人瞩目的新星,同时多项全国纪录甚至亚洲纪录被刷新,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正迈向新的高峰。
开幕式亮点纷呈 科技与人文交融
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结合,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,开幕式上,无人机编队组成的“全运火炬”点亮夜空,虚拟现实技术与真人表演的联动展现了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,而最后一棒火炬手、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的登场,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竞技赛场精彩纷呈 新老选手同台竞技
全运会历来是检验各省市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,也是国家队选手备战国际大赛的“练兵场”,本届赛事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.2万名运动员参与角逐。
在游泳项目中,浙江队成为最大赢家,名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,实现全运会该项目的三连冠,而17岁的山东小将王简嘉禾则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中刷新全国纪录,展现出中国游泳新生代的强劲实力。
田径赛场上,广东名将苏炳添虽未参加百米飞人大战,但在男子4×100米接力中率领广东队夺冠,并以38秒03的成绩创造赛季最佳,跳远项目中,19岁的江苏小将石雨豪以8米36的个人最好成绩摘金,成为该项目的新锐力量。
举重赛场同样亮点频出,东京奥运会冠军李发彬在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以抓举147公斤、挺举175公斤、总成绩322公斤的成绩轻松夺冠,展现出绝对统治力,而女子举重49公斤级比赛中,湖南选手侯志慧以总成绩214公斤刷新全国纪录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女举在该级别的世界领先地位。
群众赛事广泛参与 全民健身深入人心
与往届不同,本届全运会进一步扩大了群众赛事的规模,增设了广场舞、太极拳、龙舟等19个大项、185个小项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业余选手参与,广场舞比赛成为关注焦点,来自陕西、江苏等地的中老年选手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舞技赢得观众喝彩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全运会增设群众赛事是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,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参与高水平体育竞赛,进一步激发大众的健身热情。
疫情防控与赛事保障并重
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,本届全运会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,所有参赛运动员、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均需进行核酸检测,并实行“点对点”交通管理,赛事期间未出现任何疫情相关风险,确保了比赛的安全顺利进行。
西安作为主办城市,在场馆建设、交通保障、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新建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、游泳跳水馆等设施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,为运动员创造了良好的竞赛环境。
闭幕式简约而不简单 下届东道主接过会旗
在27日晚的闭幕式上,组委会以简约而温馨的方式为全运会画上句号,文艺表演环节通过歌舞、光影秀等形式,回顾了赛事的精彩瞬间,并向所有参赛者、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致敬。
随着全运会会旗的缓缓降下,广东省副省长从陕西省领导手中接过会旗,标志着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式进入“广东时间”,据悉,下一届全运会将由广东、香港、澳门共同承办,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联合主办,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文化交流。
全运会助推中国体育迈向新辉煌
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的备战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,从奥运冠军的稳定发挥到年轻选手的崭露头角,从专业赛场的激烈比拼到群众赛事的广泛参与,全运会已成为中国体育多元发展的重要缩影。
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持续提升,中国体育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。